2017陕西中考化学真题及试题解析!
解析名师:黄萍老师
学大教育西安分公司初中化学学科主任,全国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授课风格幽默,讲课思路清晰、语言通俗而富有逻辑性,让学生轻松理解枯燥、抽象的化学原理,主张理解形象化的学习化学,逆向思维从出题者的角度降解题目难度。深入陕西中考化学试题研究近十年,为《陕西中考金卷——预测8套卷》、《中考金卷试题精编27套题》、《中考决胜卷——化学》等教辅书籍特约撰稿人。
真题解析
2017年中考化学试题陕西卷从整体上来看,延续了以往试题的命题特点,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并且结合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的化学问题,创设了新情景,考题的形式更加的灵活多样。试题的主要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源于教材改编题。根据教材上的有关内容进行重组、改编而成,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类来自于自编题,整个化学试题中没有直接挪用的陈题,旨在公平有效的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试卷的构成上来看,全卷化学部分共计15道题目,满分50分,依然是由Ⅰ卷7道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Ⅱ卷非选择题由5道填空题、2道实验探究题和1道计算分析题构成,共8小题,共计36分。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全面,几乎考查了初中化学所学习的所有重要知识点,重基础,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
1、试卷各部分知识比例(总分按50分计算)
2、难度比值
一、中考真题的综合性
由于陕西中考化学试题题数少,只有15个小题,分值仅有50分,而要将九年级化学上、下册所学的众多内容尽可能的包含其中,所以只能提高试题的综合性来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中考化学真题的综合性较强,体现在往往在同样的题目中考查多个知识点,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多注意总结零散的知识点,注意概念之间的辨析,化学用语的准确性,重视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如推理、对比、总结归纳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第9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第综合(考查微量元素、化肥农药的合理使用、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化石燃料的综合应用)。重点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11题 生活现象解释(分子运动、灭火原理、铝制品耐腐蚀性好的原因、洗洁精去污原理)
第14题 对比实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对影响、空气中氧气含量对测定、鉴别铵态氮肥对鉴别、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第15题 图像综合分析(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铁元素质量变化、剩余固体质量变化、溶液质量变化、溶剂质量变化)
第16题 化学综合题(富硒茶叶中“硒”的含义、富硒大米中的有机营养素、硬软水的鉴别)
二、中考真题的“再现性”
中考真题的“再现性”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与往年中考考查的知识点相同,可能会存在轻微的差异性,比如考查的侧重点不同,设问的角度不同。让学生感觉“似曾相识”,又略有不同的感觉。考查的主干内容相同,说明此部分内容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或者在考试中容易失分的。
第10题 实验的基本操作(闻药品气味、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加热液体)——对比2011中考真题9题,突出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主题,重点在于实验过程中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的必要保证。
第12题 微观反应示意图(反应类型、元素化合价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元素的质量比)——对比2014年中考真题11题,形成基本的化学学习的素养,围绕着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构建“宏观——微观——符号”三位一体的联系。
第13题 化学学习方法——推理(化合物的概念、碳单质的用途、碱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气体的验纯)——对比2014年中考真题13题,掌握化学学习的正确方法,用推理的角度,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及辨析。
第17题 宏观、微观符号的相关(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信息、同种元素的概念、物质的类别)——对比2012年中考真题17题及2013年中考真题13题,将宏观的元素与微观的符号联系,进而延伸到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类别的分析,重点突出了不同元素的差别。
第18题 溶液综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数据分析、溶解过程中饱和不饱和溶液分析、溶液总质量的计算、蒸发溶剂及降温后溶质质量变化分析),利用表格所反映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结合溶解过程中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并计算溶液总质量,及降温、蒸发溶剂后溶质质量变化的分析,对整个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第20题 酸碱盐综合(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鉴别)——对比2012年中考真题22题,将原本的实验探究题目改编为综合性的题目,尤其最后一问,针对选择何种试剂鉴别溶液中溶质,干扰的选项较多,是学生易错的点。
第21题 制取气体综合(仪器的名称、固体加热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方程式、制取并收集纯净二氧化碳的仪器连接、收集气体的依据)——对比2015年中考真题21题,本题考查的全部为制取气体的主干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细心作答,不易失分。
第23题 计算与分析题(结合图分析能否计算氢氧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沉淀质量求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考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13、2015年20题的主干反应方程式,相对于平时学校的模考来说,难度不大,主要注意计算过程中的格式,为本题易失分的点。
三、中考真题的创新性
中考真题的创新性体现在结合这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涉及到与化学相关的内容,符合中考命题点的,可以拿来命制题目。这一部分的主旨是希望让学生学习化学不仅仅是要“应试”,更主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用化学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以第19题金属综合为例,考查以工业流程形式出现,但是又结合了物质的推断,及对于给定材料的分析,题目的综合性和难度有所上升,但按流程分析不难发现,题目乍看之下给人的感觉难度较大,但所考查的知识点几乎均为所学的主干内容,如反应物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金属与酸的反应、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分析实验现象、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其中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分析实验现象的难度较大,重点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以22题实验探究综合,以全新的角度考查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后,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分析,考查溶液的酸碱度、溶液中溶质的分析、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程式、反应物的浓度对实验的影响、通过现象验证实验猜想的正确性。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为初中化学的主干内容,但考查的形式比较新颖别致,所以导致部分考点对学生综合思维的要求较高。
2018备考建议
通过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分析,化学的学习首先是要熟知教材中的内容,对化学核心知识、主干内容必须熟练掌握,试题中的相当一部分素材源于教材,但又有所创新,重在对相应的实验过程理解和分析,而不是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此外化学学习并不仅仅在于平时课堂的学习,它与日常生活、生产中许多问题都有密切的联系,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通过课堂上对相应的化学原理的学习,让其感受到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化零为整。